《金剛經》沒煩惱白話與靈性釋義 ‧ 第二十一分《非說所說》

原文:

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

「須菩提!汝勿謂如來作是念:『我當有所說法。』莫作是念,何以故?若人言:如來有所說法,即為謗佛,不能解我所說故。須菩提!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」爾時,慧命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頗有眾生,於未來世,聞說是法,生信心不?」佛言:「須菩提!彼非眾生,非不眾生。何以故?須菩提!眾生眾生者,如來說非眾生,是名眾生。」

A.現代白話

1. 佛並沒有「在說法」

佛對須菩提說:「不要以為如來心裡想著『我要去說一個法』。
因為如果有人認為如來真的『在說一個法』,那其實就是誤解了,也是在毀謗佛。」

為什麼?
因為所謂的「說法」,只是方便的假名——
在真相中,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「法」可以被說出來。
如果有一個明確可定義的「法」,那它就落在概念與限制裡了,
而真理,是無法被框在語言中的。

真理不是你可以裝進文字的東西,你只能活在它裡面;
話語只是指向月亮的手勢,而不是月亮本身;看手勢將會錯意,看月亮才對;
形式只是教具,真相永遠在形式之外。


2. 眾生,亦非眾生

須菩提問:「未來世會有人聽到這樣的法而生信心嗎?」
佛說:「那些聽的人,並非眾生,也不是非眾生。」

這聽起來矛盾,但它的意思是——
在真相中,眾生與佛沒有分別,所以說「非眾生」;
但因為還未完全覺悟,所以又暫時稱為「眾生」。

你一直都在實相之中,只是暫時夢見自己離開了;
你從來沒有離開源頭,只是認同了一個身份;
所以,你的問題不是要怎麼成佛,而是要怎麼停止夢中的妄念——時常地『無念覺知當下』。


3. 真正的「說法」

真正的說法,不是傳遞一套固定的教條,而是當下的臨在在流動
語言、比喻、故事,都是為了引導聽者指向那個不可言說的實相。
當聽者抓住的是指向,而不是手指本身,才真正「聽到法」。


精華金句

  • 「真理不是被說出來的,而是被指向的。」

  • 「你不是眾生,只是夢見自己是。」

  • 「語言是船,到達彼岸後,船也該放下。」

  • 「說法無法可說,聽法無法可得。」


B.靈性釋義.非說所說

親愛的當下佛啊,

(深深吸氣,讓意識落入胸口,吐氣時全身放鬆)

今天,讓我們放下對語言的依賴,
因為真理,不在文字中。


想像有人走向你,
他想要交給你一份禮物。
你伸手接過,打開一看——
裡面什麼也沒有。

但奇妙的是,你的心卻被填滿。
因為那「空」裡,藏著一個無限的臨在,
它不需要被描述,就已經被你知曉。


佛說:「不要以為我有一個法要對你說。」
因為如果真有一個可以被明確定義、傳遞的「法」,
它就已經不是不變的真理。
所謂「說法」,只是讓你轉頭望向真相的手勢。

(吸氣,感受自己正在看向一個無邊的空間)
(吐氣,讓自己融入這片空間)


須菩提問:「未來會有人聽到這個『無所說之法』而生信心嗎?」
佛微笑著說:「他們非眾生,也非非眾生。」

因為在真相中,他們與佛本是一體,
只是暫時夢見自己是分離的個體。
他們還沒有完全醒來,
但那顆覺知的種子,早就在心中閃耀。


此刻,你不再需要抓住語言。
你聽到的,不只是話語的內容,
而是話語背後的空白——
那片空白就是你與真理的會面處。


(吸氣,輕聲對自己說):「我不依附文字,我安住於它所指向的。」
(吐氣,感受):「我不是在聽法,我就是法。」


在這份寂靜裡,
沒有師與弟子的分別,
沒有說與聽的距離,
只有一個無邊的當下,
自己對自己說話,
自己對自己微笑。


(最後深吸一口氣)
輕輕地說:
「我當下的心,就是那片無聲的真理。」
「我當下的在,已經聽見了全部。」
「我當下,就是圓滿的覺知與愛。」

(吐氣,安住在這份無聲而明亮的臨在中)


【金剛大腦 沒煩惱】diamondnw.com

購物車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