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剛經》沒煩惱白話與靈性釋義 ‧ 第二十分《離色離相》

原文:

離色離相分第二十

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?」「不也,世尊!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:具足色身,即非具足色身,是名具足色身。」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?」「不也,世尊!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:諸相具足,即非具足,是名諸相具足。」

(一)現代白話

佛問須菩提:「能不能用佛那具足莊嚴的色身來看見如來?」
須菩提說:「不能。」
佛又問:「能不能用佛那些具足的相好來看見如來?」
須菩提同樣回答:「不能。」


色身與諸相只是顯現

色身是有形有色的身體,比如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——這是報身,因修行功德而得的莊嚴外表。
諸相是佛在不同世界、以不同形相示現的變化——這是化身,為教化眾生而應機出現的種種外貌。

佛指出:這些雖然不離真實的法身,但都不是法身本身。
法身是無形無相的,它不是透過眼睛看到的那個形象。


不即不離,非一非異

報身、化身、法身,彼此不分割,但也不等同。
就像海浪的形狀、海的波動、與海本身——
浪形可以很美、波動可以很壯觀,但它們都不是海的全體,也從來沒有離開過海。

不要愛上雕像而忘了那雕像所指的真理;
你看見的佛陀形相不是真實的佛,佛是那個你無法看見卻能感受的存在;
你看到的只是符號,符號不是真理本身。


真正的見佛

真正的見佛,不是眼睛去對焦一個莊嚴的形象,而是心與覺知融入無相的臨在。
因為形相終會變化、消失,唯有那不變的覺知才是佛的真身。

當你不再被形相束縛,你會發現——
無論眼前是一尊佛像、一個陌生人,或一片落葉,
都能透出同一個無相的真實。


精華金句

  • 「形相可以指向真相,但它本身不是真相。」

  • 「不即不離,非一非異,法身在一切相中,又超越一切相。」

  • 「見佛,不在眼,而在於無相的覺知。」


(二)靈性釋義.離色離相

親愛的當下佛啊,

(深吸一口氣,讓意識落在胸口,吐氣時全身鬆開)

今天,我們不去尋找佛的形象,
因為真佛,不在任何形相裡。


想像你面前出現一尊莊嚴的佛像——
光輝、相好、無比圓滿。
看著它,感受它的安定,
然後輕輕放下——
因為它是指向真理的指標,
但它本身不是真理。

(吸氣,感受眼前的形象慢慢融入光中)
(吐氣,讓那光擴展到無邊)


現在,眼前的形象變化成千百種——
慈悲的微笑、說法的姿態、行走的背影,
甚至是一片落葉、一個陌生人的眼神。
你意識到——
這些都是佛的化身,
但沒有任何一個,是佛的全部。


佛說:色身可見,但不可執著;
諸相顯現,但不可依附。
因為真正的佛身,是法身——
無形、無相,卻無所不在。

佛會輕聲說

「你看見的不是我,我是那個看與被看的背景。」
「當你執著於形相時,你就錯過了它所指向的無限。」
「符號不是實相,實相只能在愛與合一中被體驗。」


(吸氣,輕聲對自己說):「我不是形相的追尋者。」
(吐氣,感受):「我是那無相的覺知,包容一切相。」


此刻,你與佛沒有距離,
因為你不再用眼睛尋找,
而是用無限的心去相遇。

在這份相遇中,
沒有色身,卻無處不在;
沒有形相,卻應化萬形。


(最後深吸一口氣)
輕輕地說:
「我當下的眼,無礙無別——佛眼。」
「我當下的觀,與萬物同在、同見。」
「我當下,就是無邊無盡的光與愛。」

(吐氣,安住在這份寧靜與無相的——高頻意識與圓滿之中)

【金剛大腦 沒煩惱】diamondnw.com

購物車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