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持經功德分第十五
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,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,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,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刦以身布施;若復有人,聞此經典,信心不逆,其福勝彼,何況書寫、受持、讀誦、為人解說。「須菩提!以要言之,是經有不可思議、不可稱量、無邊功德。如來為發大乘者說,為發最上乘者說。
若有人能受持讀誦,廣為人說,如來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不可量、不可稱、無有邊、不可思議功德,如是人等,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何以故?須菩提!若樂小法者,著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,即於此經,不能聽受讀誦、為人解說。「須菩提!在在處處,若有此經,一切世間、天、人、阿修羅,所應供養;當知此處,即為是塔,皆應恭敬,作禮圍遶,以諸華香而散其處。
A.現代白話
佛對須菩提說:
假如有人早、中、晚三個時段,不斷以自己像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身體去布施,這樣日復一日,直到無量劫,功德已經很大了;但是如果有人聽到這部經,生起完全不懷疑的信心,那福德比前者還大得多。更何況能自己抄寫、受持、讀誦、向人解說,功德就更不可思議。
這部經是經中之王,諸佛之母
每一句都蘊含般若智慧。它的功德,超出思想與語言所能衡量,也不是外面去找的——它本來就在你心中顯現。若執著在「相」上(包括有無、真假、動靜、語默),功德就有限;若不著相,功德無量無邊。
如來是為發大乘心、追求最高智慧的人而說的,不是為只想追求小成果、停留在我執的人說的。若有人受持、讀誦、廣為人說,佛都清楚知道、親眼看見,並知道他們已成就不可量的功德,等同在承擔如來的智慧家業。
如果只是貪著小乘果報、世間名利、安逸長壽、消除煩惱、求神通或生天樂,甚至只是求來世好果報的人,都無法真正受持與弘揚此經。能持經的人,是承擔佛法的人;經所在之處,就如佛塔一般,值得天人恭敬、供花供香。
這部經的功德,超越了你所能想像的一切善行
即使你用千萬億生去布施自己的生命,也比不上你真正理解並活出這部經的智慧。因為它不是在談外在的行為,而是在喚醒你內在的本然——那不生不滅的覺知。
功德,不在你做了多少事,而在你「不再著相」。一旦你明白,一切的有無、真假、動靜,都是心中的投射,你便回到那無限、清明、安住的本我。從這裡,自然流露的每一個呼吸、每一句話、每一個動作,都是最高的布施。
這部經,是給那些已經準備好放下小成就、走向無限智慧的人。當你受持它,你就是在承擔全宇宙的智慧家業。你所在之處,自然成為光明與合一的聖地。
B.靈性釋義
親愛的當下佛,
這一分的主旨,就是用一種非常直白、毫不誇飾的方式告訴你:
即使你用無量的時間,把無量的身體,一次又一次地布施出去,
這樣的功德,也不及你真正「聽聞、信受、實行」這部經典。
因為經文的力量,不是在它的字面,而是在它指引你回到那個 『無念覺知當下』 的狀態——
在那裡,你不再需要抓取什麼,因為你已經是全部。
想像你用盡一生,甚至千萬億劫的時光,
每一刻都在慷慨布施,捨身捨命,不留餘地。
那是世間最極致的給予。
然而,若你能聽聞並真心領受這部經的智慧,
並將它化為你的呼吸、你的眼神、你的臨在,
這樣的功德,已遠遠超越前者。
因為這不是一場「做多少」的比賽,
而是一次徹底的回歸——回到那個從未失落的本我。
當你受持、讀誦、甚至將這份覺知分享給他人,
你不是在傳一部經書,你是在傳遞一種存在狀態。
如來在此全然知曉、全然看見你,
因為你已與祂的智慧同在,與祂的心同行。
這份功德,不用秤、不用算,無邊無際;
因為它不在外面,而是在你心中自然顯現。
但若一個人仍戀著小法,
還在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中打轉,
祂就無法承受這股純淨的能量,
因為這部經是為了大乘之心——
為了那個準備放下所有界線、走向無上菩提的人而說的。
在在處處,若有此經的臨在,
那裡就是聖地;
那裡的空氣、花香、每一道風,
都承載著對覺知的禮敬,
無私、無我、一體圓滿之中的喜悅。
【金剛大腦 沒煩惱】diamondn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