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城市來的俗家弟子小小圓,跪坐在寺院旁靜謐的竹林坐墊上,雙手緊握,目光低垂,聲音帶著一絲顫抖:「師父,我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…… 別人看到的,只是我努力塑造的外表,而不是真正的我。我害怕他們發現我的缺點,害怕…… 他們看不起我、不喜歡我。」
竹林間的微風輕輕拂過,陽光透過層層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,幾隻小鳥停在枝頭,發出清脆的鳴聲。但這些寧靜的美景,卻無法撫平小小圓心中的焦慮、煩躁,,他的肩膀微微繃緊,甚至沒察覺到自己的呼吸已變得短促。
師父靜靜地看著他,然後指著一棵小竹子:「這小竹子比旁邊的大竹子短許多,但你覺得它不美嗎?」
小小圓微微一愣,抬頭望向竹林,那棵小竹子雖然纖細,卻依然挺直地向上生長,陽光落在翠綠的葉片上,閃爍著柔和的光澤。
「它確實美……」小小圓低聲說,「但……它是竹子,它不需要證明自己。我是人,我要讓主管、同事、客戶,甚至家人認可…… 他們的評價常常決定了我的心情。」
師父輕輕一笑:「那麼,如果有一天,你的主管不再讚賞你,你的客戶轉身選擇別人,你的家人忽視你的努力,你就不值得存在了嗎?」
小小圓的身子微微一震,嘴唇動了動,卻一時答不上話。他的心彷彿被這句話刺痛,腦海中浮現出無數過去的畫面——
學生時代,當考試成績不如預期時,父母失望的眼神;
職場上,當自己拼命加班,卻仍被上司批評「還可以更好」的時刻;
在人際關係裡,當他努力維持笑容,卻仍感覺自己無法真正融入的孤寂。
這一刻,他意識到,他的人生好像一直都在「證明自己值得被愛」,卻從未感受到真正的安穩。
師父看著竹林,語氣溫和卻深邃:「竹子的美不在於它是否比旁邊的更高、更壯,而是在於它在這個當下誠實地活出最好的自己。你呢?你可曾誠實地活出最好的自己,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評價裡?」
小小圓低下頭,指尖不自覺地抓緊衣角,心裡湧上一陣苦澀。從小到大,他總是在追求「別人眼中的更好」──考試要拿高分,工作要表現完美,人際關係要維持良好,甚至連笑容都要恰到好處。他以為只要這樣,就能獲得愛,獲得肯定,獲得內心的安穩…… 可是,他從未真正感受到滿足,反而總有種莫名的空虛,如影隨形。
師父輕輕示意他伸出手:「來,摸摸這棵幼竹的根。」
小小圓照做,手掌輕輕撫過泥土,感受到竹子的根雖然細小,卻紮得穩固。他驚訝地發現,即使這竹子看起來比其他的矮小,它仍然站得穩穩的,沒有一絲動搖。
「你感受到什麼?」師父問道。
「……它的根很穩。」小小圓輕聲回答。
「是啊,它沒有去在意自己長得比別的竹子慢,也沒有因為自己細小而害怕。它只是自然地活出自己,並且相信自己的根會支撐它。這就是它的價值,而它從來不需要向誰證明。」
小小圓怔怔地看著這棵竹子,心裡泛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覺。他的眼眶微微發熱,彷彿有什麼久違的東西,在他的內心深處開始鬆動。
「可是……我總覺得自己缺少什麼…… 無法像竹子那樣自在……」他的聲音細微且無力。
師父微微點頭,語氣如竹葉間輕拂的微風:「因為你誤以為自己的價值來自於他人的眼光,而不是你的本質。《金剛經》云:『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。』」
他停頓片刻,望向小小圓:「你不需要去獲得什麼,因為你本來就是完整的。當你不再向外尋求認可,而是回歸內心,接納全部的自己,你會發現,你從未缺少什麼。」
竹林間微風吹過,竹葉沙沙作響。小小圓閉上眼,深吸一口氣,這一次,他感受到的不再只是風聲,而是一種輕微的鬆動……彷彿某種壓在心上的重量,開始變得不那麼沉重。
他緩緩睜開眼,輕聲道:「原來……我需要的不是外界的愛,而是內在的接納。」
師父微笑:「接納自己,並不意味著停止改變、停止進步,而是從一個和平的地方開始成長。當你不再與自己對抗、不再批判自己,愛才能真正流動,從內在開始愛自己。」
小小圓的眼中閃過一絲明亮,他靜靜地看著那棵小竹子,內心似乎有了一絲領悟。陽光依舊溫暖,微風依舊輕柔,只是這一次他感覺到,自己與這片竹林、這個世界是一體不分的。
【靈性智慧】
當我們停止外在的比較,才能真正看見自己的完整。
當我們不再向外尋找愛,才能發現愛一直都在內心深處。
真正的穩定,來自於內在的寧靜,而非外界的評價。
缺乏感的幻象
缺乏感並非來自我們真正的本質,而是來自內心與金剛心本源分離後,內心產生「不夠好」的信念。當我們相信自己缺少什麼時,就會不斷向外尋找補足,試圖從成就、他人的認可、外在條件中獲得滿足。然而,這種渴求無法填補內心的空缺,反而讓我們更加焦慮、煩躁與不安。真正的圓滿並非來自擁有更多,而是來自明白自己從未失去什麼。就像竹子無需羨慕其他植物的形態,也無需擔心自己的高度,只要紮根於當下,它便已經完整。當我們願意靜下心來,看見內心深處那份本自具足的圓滿,缺乏感便會如晨霧遇到朝陽般散去,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平安與自由。
-DiamondMind.NoWorries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