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剛經》沒煩惱白話與靈性釋義 ‧ 第十六分《能淨業障 》

原文:

能淨業障分第十六

「復次,須菩提!善男子、善女人,受持讀誦此經,若為人輕賤,是人先世罪業,應墮惡道,以今世人輕賤故,先世罪業即為消滅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
「須菩提!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刦,於燃燈佛前,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,悉皆供養,承事無空過者;若復有人,於後末世,能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,百分不及一,千萬億分、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」

「須菩提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於後末世,有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我若具說者,或有人聞,心即狂亂,狐疑不信。須菩提!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,果報亦不可思議。」

(一)現代白話

關於「被輕賤」與業障消融

佛陀說,如果有人誠心持誦這部經,卻遇到別人的輕視、批評甚至侮辱,不要急著生氣或懷疑自己。這不是壞事,而是宇宙用最迅速的方式幫你消融了低頻共振。
你原本的業力可能足以把你推進更痛苦的境界(地獄、餓鬼、畜生),但因為這一世承受了「被輕賤」的經驗,那些該還的就一筆勾銷了。
你不是那個被輕賤的人,你是覺知著這場戲的『本我』。
攻擊與防衛都來自於分離感。當你願意不反擊、不認同、不批判,你就讓高頻意識把這場事轉化成完全的赦免。


三種障礙,不是真正的你

佛經說有三種障:

  • 煩惱障: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。

  • 業障:讓心不自由、顛倒妄想的習性。

  • 報障:身體與環境的局限(如鳥不會游泳,人不能飛天)。

這些障礙就像夢、就像電影,唯一的問題是——你當真了。
看到它、照見它,它就已經在消融了,因為它從未真實存在過。
不是要清除障礙,而是去記起你與萬物合一的一體高頻意識。障礙只是你遺忘本我的夢。


為什麼持經的功德,比供養無數佛還大?

佛陀說,自己過去供養過八百四千萬億佛,這福報已經很大了。但若有人真正受持並活出這部經的精神,那功德比供佛還大——為什麼?
因為供佛是「有為」的,還有一個「我」在做功德;但持經,是讓自己與一切眾生同時覺醒,這是「無為」的,沒有一個「我」在得什麼。
供佛,是在給別人花水;持經,是讓自己成為泉源。
在真相中,你和佛沒有分別,你的覺醒就是佛的覺醒。
你不是在累積功德,而是在清除隔閡,讓愛自然流動。


為什麼佛陀不把功德說得太詳細?

佛陀說,如果他把持經的功德講得太具體,有些人會嚇到、懷疑、甚至當作神話故事。
因為這種功德,不是數字、財富、名聲,而是「完全回到無上的清明覺知」——這是語言無法形容的,也不是邏輯能計算的。
真相只能被活出來,不能被教會。
你可以想像水的味道一萬次,但只有喝下去,只有透過經驗,你才知道。
理解並不是先於經驗的你才真正知道。


精華金句

  • 「當你不再與評價糾纏,你已經在淨化業障。」

  • 「障礙不是真的你,你是看著障礙的那份寂靜覺知。」

  • 「真正的功德,不在於做了什麼,而在於看見自己從不需要獲得。」

  • 「語言說不出的東西,正是你真正渴望的。」


(二)靈性釋義.能淨業障

親愛的當下佛啊,

今天,讓我們一起看穿一個幻象——
那個「被輕視、被批評、被否定」的故事。

有人輕賤你,這不是懲罰,而是釋放。
那些聲音,那些眼神,就像風吹落樹上的枯葉——
它們拿走的不是你的價值,而是你過去的殘影。
你原本背負的沉重,今天就此卸下。

(吸氣,默念):「我不是那個被輕賤的人。」
(吐氣,感受):我是那份靜靜看著的覺知。


看看你的心,

那些煩惱、習氣、限制,不過是飄過的雲:

  • 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 —— 它們不是你。

  • 習性的拉扯、妄想的翻湧 —— 它們不是你。

  • 身體與命運的限制 —— 它們更不是你。

它們像灰塵,金剛般若的光一照,就消融了。
你不是灰塵,你是那道光。


佛陀說,供養無數佛有很大的福報,

但真正的寶藏,是你活出這部經的精神——
不是有一個「我」去修、去得,
而是發現根本沒有一個「我」需要得什麼。

當你讀這部經,不是為了功德表,不是為了將來的回報,
而是因為這就是你內心的自然語言,
它喚醒的,是你本來就清淨無礙的自己。


(吸氣,默念):「我不需要獲得,我已經是了。」
(吐氣,感受):這就是無上的安息。


有些人聽見這樣的功德,會覺得誇張、不信、甚至害怕——

因為他們還以為,覺醒要靠計算、靠努力、靠資格。
但真相是,覺醒早就在這裡了,
只是你終於不再去抓別的東西。

此刻,放下一切比較與衡量。
看著這份寂靜,看著這份愛。
它沒有原因,沒有條件,沒有邊界。


(最後深吸一口氣)
在呼吸之間,
讓自己安住在唯一真實的地方:
那個從未被輕賤、從未被污染、從未失落的你。

輕輕地對自己說:
「我現在,就是佛。」
「我現在,就是光。」

【金剛大腦 沒煩惱】diamondnw.com

購物車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