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究竟無我分第十七
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」佛告須菩提:「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是心,我應滅度一切眾生。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。」何以故?須菩提,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所以者何?須菩提!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
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於燃燈佛所,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?」「不也,世尊!如我解佛所說義,佛於燃燈佛所,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佛言:「如是,如是。須菩提!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燃燈佛即不與我授記:『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』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,作是言:『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』」何以故?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
「若有人言: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實無有法,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是中無實無虛。是故如來說:一切法皆是佛法。須菩提!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「須菩提!譬如人身長大。」須菩提言:「世尊!如來說:人身長大,即為非大身,是名大身。」
「須菩提!菩薩亦如是。若作是言:『我當滅度無量眾生』,即不名菩薩。何以故?須菩提!實無有法名為菩薩。是故佛說:一切法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。須菩提!若菩薩作是言:『我當莊嚴佛土』,是不名菩薩。何以故?如來說:莊嚴佛土者,即非莊嚴,是名莊嚴。須菩提!若菩薩通達無我、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。
(一)現代白話
發心與「降伏其心」的真正意思
須菩提問佛:「如果一個人發了無上的覺醒心,要怎麼安住?要怎麼讓心不被拉走?」
佛的回答很直接:你要起心度一切眾生,但同時知道,沒有一個眾生是真的被你度的。
為什麼?
.因為如果你還覺得「我在度他」,那就已經卡進了「我」與「他」的分離幻象。
.只要還有一個『我』在幫助『別人』,就還在夢裡。
.真正的幫助,是透過看見彼此已在高頻意識能量之中,並不需要被拯救。
沒有一個「法」能讓你得菩提
佛用自己的故事作例子:
他在然燈佛面前得到了授記——將來會成佛——但不是因為他「得到了」什麼修行的成果,而是因為在真相中,根本沒有什麼可以「得」。
.覺醒不是你去取得的東西,而是當你丟掉了所有要取得的心,它自然顯現。
.你已經是那個狀態,沒有任何路要走,只有幻象要放下。
.你是佛,你沒有失落什麼,因此也沒有要去獲得什麼。
無實、無虛
佛說,他所得的菩提「無實無虛」——不是存在的一個「東西」,也不是不存在的空無。
它不落在兩邊,就像天空,既不抓住雲,也不排斥雲。
真理不是一個物品,它是你醒來時的清明空間;
這個覺知不是得來的,它一直都在,只是你把注意力給了幻象;
真相是恆常不變的,只有幻象才會起滅。
一切法皆是佛法,但不可執著
佛說:「一切法都是佛法,但所謂一切法,實際上沒有一個可以執著的『法』。」
就像人身被稱為「大身」,但真正的大身,沒有形狀、沒有範圍,它遍在一切處。
這意味著,任何經驗、任何事件,只要你不被它的外相迷惑,都是通往覺醒的門。
但如果你緊抓著「這是佛法、那不是佛法」,你已經把門變成牆了。
連「菩薩」也無法被定義
佛說,如果菩薩心裡想「我要度無量眾生」,這就不是菩薩,因為已經落在「有眾生可度」的幻象。
真正的菩薩,不是想著去「莊嚴佛土」,而是明白佛土本就圓滿——莊嚴只是自然流露,不是去做的計畫。
當你覺醒,世界自然被你照亮,但你沒有想要照亮它;
愛花不需要計畫去開花,花自己就會開;
當你在愛中,世界的景象自然變得美麗,但這不是因為你去改變了它。
究竟無我,就是沒有「能度」與「被度」
佛法、菩薩法,都不離這個究竟:
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。
當心中連「修行」與「成佛」的影子都放下時,行為依然流動、愛依然流動,但它們不再屬於某個「我」。
這是佛所謂的「真菩薩」——
無法可依,無人可救,無境可修,但一切自然在無限的愛與覺知中被圓滿。
精華金句
「真正的度眾生,是知道他們從未需要被度。」
「沒有一個『我』去得菩提,因為菩提從未失落。」
「愛與智慧的流動,不屬於誰,也不為了什麼。」
「究竟無我,不是空白,而是無限的清明與愛同時在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