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離色離相分第二十
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?」「不也,世尊!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:具足色身,即非具足色身,是名具足色身。」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?」「不也,世尊!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:諸相具足,即非具足,是名諸相具足。」
(一)現代白話
佛問須菩提:「能不能用佛那具足莊嚴的色身來看見如來?」
須菩提說:「不能。」
佛又問:「能不能用佛那些具足的相好來看見如來?」
須菩提同樣回答:「不能。」
色身與諸相只是顯現
色身是有形有色的身體,比如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——這是報身,因修行功德而得的莊嚴外表。
諸相是佛在不同世界、以不同形相示現的變化——這是化身,為教化眾生而應機出現的種種外貌。
佛指出:這些雖然不離真實的法身,但都不是法身本身。
法身是無形無相的,它不是透過眼睛看到的那個形象。
不即不離,非一非異
報身、化身、法身,彼此不分割,但也不等同。
就像海浪的形狀、海的波動、與海本身——
浪形可以很美、波動可以很壯觀,但它們都不是海的全體,也從來沒有離開過海。
不要愛上雕像而忘了那雕像所指的真理;
你看見的佛陀形相不是真實的佛,佛是那個你無法看見卻能感受的存在;
你看到的只是符號,符號不是真理本身。
真正的見佛
真正的見佛,不是眼睛去對焦一個莊嚴的形象,而是心與覺知融入無相的臨在。
因為形相終會變化、消失,唯有那不變的覺知才是佛的真身。
當你不再被形相束縛,你會發現——
無論眼前是一尊佛像、一個陌生人,或一片落葉,
都能透出同一個無相的真實。
精華金句
「形相可以指向真相,但它本身不是真相。」
「不即不離,非一非異,法身在一切相中,又超越一切相。」
「見佛,不在眼,而在於無相的覺知。」